比思論壇
標題: 反手拉弧圈的三重境界及飞升奥义的个人理解 [打印本頁]
作者: lhc556 時間: 2017-1-9 15:47
標題: 反手拉弧圈的三重境界及飞升奥义的个人理解
下文中将不会出现身体、腰、胯、腿、肩膀之类的字眼,因为上述各部位动作如果协调的话最终都会统一服从于肘部的动作。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以右手执拍为例,正手躯干动作协调的体现是用左肩找球,反手躯干动作协调的体现是用右肘肘尖找球。有些论坛帖子上会说反手击球可以用左手定位,请不要太信这句话,它不适用于大多数人。躯干部分的内容到此为止,基础能力不予过多讨论。
第一重境界:手腕和小臂比肘快。初学者和纯野路子选手常见动作,错误方式千奇百怪,有不动手腕光甩小臂的,有不动小臂光甩手腕的,也有手腕小臂都不动光靠大臂抡大圈的,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谁看谁难受,自己最难受,大家都懂的。此类统统扔到最初境界。
第二重境界:手腕、小臂和肘一样快。到了第二重境界的人通常都是一心向正规军靠拢的有志青年,不错了,还差一点。本帖就是主要写给此境界的人看的。这层境界的典型特点就是动作似是而非,实战效果差强人意,手上没底。如果他给自己拍图片的话谁都看不出到底哪儿有问题,甚至拍视频也很难看出来。有引拍有顶肘,没有体侧击球,连转腰挺腹都很明显,和专业的差不多嘛。这里就牵扯到一个经典问题,顶肘和抬肘。不过在我这里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这里先卖个关子,核心的东西留在后面看。
第三重境界:肘比小臂快,小臂比手腕快。典型的鞭打发力,爆到没朋友,指哪打哪,上台率高,得分重要手段。这个大家也都知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好了,描述性内容到此为止,下面开始原理性探讨。为了保持逻辑连贯性,打算还是从最基本的说起,紧接着的属于科普内容,大家完全可以跳过本段。
拉弧圈的理想效果是实现鞭打效果,像抽鞭子一样实现逐级发力,最终汇聚全身力量于一点。除了力量大旋转强的优点之外,还有手感强烈方便动作复原之类的好处。而鞭打式发力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各部位发力的顺序和节奏,不需要发力的部位务必保持放松状态,不在放松的状态下发力不可能集中于一点。
研究如何放松就应当真正理解身体为何会僵硬。撇开紧张、不自信等情绪因素,造成僵硬的主要原因是大脑向这个部位发出了超出它能力的指令。举个例子,处理对方来球时每人都会对这个来球的旋转进行预估,倘若判断正确,继而通过各部分合适的配合发力把球拉过去,未必轻松但是心里有数动作流畅,可是对于还没有掌握好这个动作的人来说,他会想让身体各部分尽量多发力,而每个部位为了完成力所不能及的任务,必然提早启动,各自为政,导致全身力量传导脱节。总结一下:不管会不会发力,大脑给出的任务目标都是一样的,如果每个部位都能按顺序完成属于它的定额任务,就不会出现某一部位过于僵硬;上一级任务没保量完成或者没按时完成,下一级部位负担过重就会提早启动,变僵硬,反而更完不成任务,恶性循环。
从第二境界过渡到第三境界的关键是实现抬肘向顶肘的转变。不过我实在不喜欢“顶肘”和“抬肘”两个词,似是而非,明白人一看就明白,不明白的看完还是糊涂。我觉得,把“顶肘”换成“肘引”,把“抬肘”换成“架肘”更为合适。好了,说到这里,其实顶肘和抬肘的区别也就非常好解释了,也很简单:顶肘就是身体的合力以用肘引导小臂的方式完成了属于它的任务份额,小臂和手腕得以从容放松发力,形成合力;而抬肘则是肘子空架在那里,啥任务也没完成,小臂和手腕成了冤大头,干拔式发力,难以保证质量和准度。
所以,顶肘和抬肘的区别是内在的,不是动作像不像,位置对不对,而是有没有力量传导。所谓顶肘,是指肘尖由后向前或者由左到右剧烈移动的过程,而不是把肘子支在胸前的一个动作。翻一下猫吧的技术贴,我认为,以动作的样式、引肘位置去评定动作好坏是不合理的。这需要仔细研究一下肘尖之于整体动作的位移过程,还是很难判断的。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76/)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