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人之应有情感。它是一种什么感觉,因人而异。于人于物,亦有悬殊。世人之爱,不外乎爱人爱几爱物。物质的,精神的,皆源于自己的选择。爱,在一念之间,也可在日积月累中。
我一向认为,深沉的爱是向内的,而非简单肤浅的喜欢。世上一些美说不出,爱亦如此。清末刘鹗曾在《老残游记》序文中说,天下至性至情的文章都是一种“哭泣”:《离骚》是屈大夫的哭泣,《史记》是太史公的哭泣,《红楼梦》则是曹雪芹的哭泣。能哭泣之人,必是由于他们心中有爱。若非亲历,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一生总要爱点什么。否则如何走过岁月之河?比如爱读书,可让你了解更多人性和世事变化。当然,读书无疑是最好的精神食粮。记得曾经见过一句话:认真的时候工作,糊涂的时候读书,独处的时候思考,难过的时候睡觉。可我相信,这几种情况都适于读书,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在路遇迷茫之时,读过的书便成为深藏心底的内在力量。又如爱石、爱花,无需语言,它对你爱的反馈便是安静或盛开,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无形之境。
爱一座城市,难道要爱嘈杂熙攘的马路和坚硬冰冷的高楼?我想,要去爱花草植物、鸟虫鱼虾,爱一些可触动心弦的东西。这些不在意人类看法的自然生命,有着丰富而简单的灵性,以及令人内心温柔的感动。
单位楼下有只性格温顺的猫,过得闲散惬意,对我这个陌生之人竟毫无排斥,大概是它能嗅到一种并无敌意的味道。这种信任,激荡着我胸中平静的湖水,继而更趋平静。我曾与它有过几秒钟的对视,在它歪转过头去的瞬间,仿佛水滴击中我内心一片柔软之地,又慢慢湿润开来。我散步,它一路跟随,我喊它“喵”,它也拖长了音调回应。它享受我的轻抚,从不恃宠而骄。即便它要离开,我总感觉已留下什么。它眼中的淡泊,令我手足无措;它脚下的坚毅,让我暗自慨叹。人因为有思想,背负的东西便多。而这个生命,不刻意讨好任何人,不刻意赢得理解,傲娇得令人心生敬佩。
一夜秋声落人耳。除去夏日的烦躁,秋的纯净让人沉醉。雨后,一只白色蜘蛛麻利地在枝叶间穿梭往复,织起藕丝般的梦幻之网。白色,是我的新发现。儿子认可我的惊奇,但转而去实现自己内心所求:他摘下一片光滑的树叶,用来接其他叶子上的雨水。他想要接满更大一片叶子,显然是徒劳的,叶子上的水像珍珠一样滚来滚去,一不小心就洒落了。他如此谨慎又重复做着。我理解那种渴望与失落,我们何尝不是小心兜着一些透明的虚无,从徒劳的世事中不断领悟。
很多时候,我们无须也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比如,你会不由自主地向别人分享读过的好书、吃过的美食。之所以推荐,是因为那是你尝试过且认为好的东西。但这仅仅基于你自己的审美、认知与口味,如果对方尚未达到可以接受的层次或并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则很难去接纳你真诚的心意。
高尔基在《十戈比银币》里说:“在生活里,我们命中碰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以秒计算的。”多数情况下,人们对眼前的事物鲜有感觉而向往更遥远更未知的远方。等你终于发现一些近前已有的美好,往往已是“曲中人”矣。美好转瞬即逝,一生可遇而不可求。若你不迈出热爱生活的第一步,恐怕美好也将一次次与你擦肩而过。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聆听了?听听爱人的唠叨,听听孩子的喜悦,听听林间鸟儿的拌嘴,听听窗外秋虫的高歌……掬一缕月光在手,折一枝鲜花入瓶。俯看流水,仰望微云。是的,听,用心去感受,感受真实的爱和给予。哪怕有一天没了网络,也莫让自己在丢开手机后惶恐不安,无所适从,失去发现和倾听的能力。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76/)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