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南通:百岁老人裸捐家产百万 怎一个“善”字了得?
[打印本頁]
作者:
nantongqin
時間:
2012-5-14 15:46
標題:
南通:百岁老人裸捐家产百万 怎一个“善”字了得?
南通:百岁老人裸捐家产百万 怎一个“善”字了得?
姜美善·宋英慈善基金会”在南通通州区正式设立,95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老党员宋英捐出自己和丈夫毕生的百万积蓄,用来救助通州金沙镇生活困难的老党员及家庭贫困的学子。她还立下遗嘱,身后捐出房产等全部遗产并入基金。如此“裸捐”的大爱感染了捐赠现场的每个人,多人表示要做“义工”,为宋英老人服务,让其安度晚年。
据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帮助四川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姜美善、宋英夫妻二人在捐款500元后,又交纳了“特殊党费”2000元 。青海省玉树大地震他们向灾区捐款1000元。此外,姜美善老人还在2009年、2010年分别捐款1000元给通州扶贫协会,资助贫困孤儿上学。
人心向善,彰显社会大爱,在社会道德危机的语境下,凝聚国民“向心力,向善力”一名江海大地的儿女向社会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精神,这里并不是老人捐献的金钱数额多寡,而是一颗爱心凝聚的人性光辉散发出的魅力。百万之巨,点点滴滴汇聚成的人性博爱她在当今社会物质化的今天一名老人能够如此“厚此簿己”尤显人性之伟大。
老子《道德经》中有一句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意思就是说,金银财宝有可能堆满了房间,我们却不可能永远地拥有。老子站在天道的角度告诉我们:人世间的财富只是天地赐予的养命之物,人们只是凭福德而暂时加以利用,满足社会生存需求。中国古代的“商圣”陶朱公范蠡,最后散尽千金归隐道门。 但是如果把金钱的能量转化为社会慈善服务这是对人性道德最好的诠释。
南通百岁老人为何能够有慷慨之举,千金散尽,只为慈善?我觉这和南通独特的人文气息是息息相关的,南通自古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诸多名家都在南通留下传世之作和轶闻逸事。三国名臣吕岱、宋代杰出教育家胡瑗、清末状元张謇等名人,为南通人文历史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中国近代工业第一城更是为南通近代文明奠定了坚实是人文道德基础。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南通始终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首位,我看到南通市区很多地方都有公民素质教育的宣传牌“八荣八耻”深受地方百姓推宗,他们有自己的社会价值观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南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南通涌现出“莫文隋”精神,赋予公民道德建设向深层次发展;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莫文隋”的热潮。道德的魅力就在于它所产生巨大的感染力,道德行为应该为社会所关注,为人们所效法。南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注重向道德典型推向社会,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指向,通过对小人物、普通人富有道德建设意味的行为的关注,使南通精神文明建设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凡人善举”感染着地方百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向向善”的渴望,将榜样身上的高贵品质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实现道德境界的升华。 我们就不难理解南通百岁老人千金散尽大爱无疆的力量是城市孕育的结晶,她更是一座城市和人性道德双赢的精神文明。
作者:
wei695174420
時間:
2012-5-14 18:38
无私的老人~~~
作者:
76391055
時間:
2012-5-15 22:43
工作人员含着泪把钱分了!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76/)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