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737|回復: 17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好看的雾凇,为啥都在吉林省的吉林?[31P]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1

好友

5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無聊
    2022-3-3 12:03
  • 簽到天數: 386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6066
    金錢
    63236
    威望
    54321
    主題
    25769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文章勇士 回文勇士 文明人 附件高人 文章達人 附件達人 中學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樓主
    發表於 2020-3-9 21:11:09
    / ?' b( E1 B6 Y& Q4 e
    ▲ 吉林雾凇岛风光。- K& Y& c3 i/ g% v* O* H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雾凇,名不虚传”! p; X0 J) |* G. L- S& x0 T
    中国有四大自然奇观: 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以及吉林雾凇。- _& `; |- O: s5 W, C
    要看雾凇,就得去
    , G3 \+ c! \' K" K0 k6 U+ ^% N 吉林吉林。3 H+ r( w6 \' s, q7 p
    1、最美的雾凇为啥在这?  ~8 p4 t0 i; m3 h0 G: N+ c
    不是手滑多打了两个字,准确来说,是吉林省吉林市。! b; C% g, h; i; a! G$ _
    本是一种常见的景观,为什么吉林雾凇的美貌程度一骑绝尘?3 e& Y3 O$ G) _$ D  h! K1 w$ {
    0 _' e6 m  Q$ k5 P5 L$ P" L6 o" g" j
    ▲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3 t6 [+ Q. i& Y4 b( v. S$ A
    每年冬季,走在吉林市内的松花江畔,都能看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白色枝桠。这比喻已经被用烂了,但依旧是形容雾凇最恰当的诗句。
    ' u4 Q/ g* s/ u  B/ ? 雾凇不是压在枝头的雪,也不是冻在树梢的冰,准确来说可以算是一种霜。
    2 K& O. ^+ }6 U+ E9 H; F4 `3 l+ b% V2 X
    ▲ 每年十二月开始,雾凇岛都会吸引各地影友前来拍摄。/ v% f; e. y/ s9 D0 a0 m
    它分为两种,一种看起来有点像冰糖葫芦的,叫晶状雾凇,是过冷却雾滴在低于0℃的物体上撞冻形成的,一般常见于南方的高山上,比如衡山、大明山。
    7 _* h/ y/ k( F% I 还有一种,看起来有点像糖雪球的,是粒状雾凇。 它是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在物体上的冰晶沉积物,挂在树梢上,是一种奶白色的松软。
    ( `) {# v" Y! T5 g6 x" i 吉林的雾凇就是这种, 浓厚却密度小,对音波反射率很低,林中往往非常幽静(但观赏雾凇的好地方人都太多,基本感觉不到)。
    / O9 Q- C7 o7 b* k- D8 H: R+ ?8 p
    7 G$ w& k8 K3 H* r9 a' A  ?: C

    0 _' m' O6 v8 V
    % Y1 W2 |( l0 j& b2 Y/ L% O$ }9 a/ y! `+ T6 Z, k& B
    ' S& Y1 x# a6 U1 k7 p
    - D" p, U! d9 _1 p  y
    ▲ 万物皆可“雾凇”。
    3 s3 a' J2 A4 C5 ~7 M/ t- u  N7 ] 要形成雾凇需要两个看似有些矛盾的条件:充足的水汽与足够低的温度。( |; y% d1 X& t
    不似南方水汽充足,干燥的北方只有河流附近才有水汽。 一般来说,河流到零度以下便会结冰,东北冬天更是气温极低,水面大多封冻,熬到春天才能开江。
    : `" m; V. d5 }5 C. |* X4 H7 u 但在吉林,上游松花江段有个丰满大坝。 发电后的江水温度高达零上4度,与冬天零下20多度的气温形成强烈反差。 开闸流下的江水甫一出闸,就腾起开锅般的雾气。 一路下行,江面几十里不封冻。 雾气凝华到树枝上便形成了雾凇, 当地人管它叫做树挂,非常传神。6 m- @: d% d$ u/ O  ~1 W# U
    . a1 I' z4 x3 ?- z( _) y; r
    ▲ 丰满大坝发电后,江面几十里不封冻,图为江上的摆渡人。
    0 E! o. a/ `+ |1 l( R 不同于高海拔地区小型灌木上的雾凇,吉林的雾凇,是在平地上所生长的大型乔木,柳树、松树上所凝结的。 一眼望去,无边的雪白平原上,满树银装素裹,更有一种大气、开阔的美。
      g. P4 }# C1 X& p' B1 L  k7 h
    ! S" }  c( |  M6 S, {▲ 有风吹过的时候,林间的积雪都会掉落。
    7 r) \: C  d2 p  F' H 吉林看雾凇最出名的要数雾凇岛了,它位于乌拉街满族镇,地势较低,江水环抱,雾凇又厚又密。但对于吉林人来说,雾凇就是上学上班路上的稀松平常。0 d; y, c# N3 m& l# A* ?8 L5 y
    1 p% W6 K$ G: S, H9 T: I, x$ i+ M9 y
    ▲ 吉林市区的松花江。
    : L' P# `$ B4 N8 B1 B, H 因为松花江其实是呈反“S”型穿城而过的,所以即使不挨着江边的“腹地”区域也能看到大片雾凇。 我中学时,每天上学要沿着主干道吉林大街,从“S”型的腰部跑到尾部。 从一个江边出发,直线穿行到另一个江边,全程看不到水流,却基本都能见到密实的冰花。% ^6 g3 C! C$ z
    + v' l  r% \4 p3 B' M5 N
    ▲ 松花江流经城区,是一个反“S”型。6 F$ h! `7 v) C" C3 W+ x5 a$ y
    雾凇是接地气儿的景观,不需要你上九天揽月,坐在市区随便吃个早餐都能瞅见。 它慷慨大方,沿江几十里洋洋洒洒,用雾气缭绕和冰雪琼花重新打扮了这段江流。 江两边原本平凡的楼房也朦胧起来,仙气儿十足。
    7 k# S3 U1 ^$ Y% s 如果要来吉林旅游,我更推荐你去吉丰东路阿什附近看雾凇。 这里离丰满大坝很近,又在松花江上游,听出租车司机说,这儿的雾凇是最密实漂亮的,而且是全城雾凇的“风向标”。 如果连这里都没有,雾凇岛多半也不会有。  F, A) d9 ?( o2 I! ^' b# U1 I; @

    7 P$ s: w4 `, X! D▲ 吉丰东路上的雾凇,江边雪花型的公路护栏,是吉林市最常见的城市装扮。 3 k6 o1 K! c0 c- G
    松江中路也是个不错的观景点。 有一次清晨,我穿行在这条路上,道路两侧雾气浓重,洁白的枝桠间,冰花簌簌落下。 能见度很低,偶尔看到远光灯的闪烁。 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寒冷的空气仿佛能凝成实体。
    ) I8 W4 |  a: \ 人的睫毛、头发,甚至围巾和帽子上的毛圈儿,都结满了一层厚厚的“雾凇”。 当时就想到赞吉林雾凇的诗句,“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不由得苦中作乐,笑了起来。, y2 `- k1 e$ E6 P7 M
    ; O  _# v8 C, P$ C* C
    ▲ 凌晨雾凇就会挂上树梢,天色放亮的七、八点钟是最好的观景时间。
    0 z6 r' k6 X3 p6 h- o" _) S! } 看雾凇须得起早。( Y; q/ x) ?& A! {5 ^& ]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0 i. w, y) x! r) {3 S 凌晨雾凇就会挂上树梢,天色放亮的七、八点钟是最好的观景时间。 十点之后气温回升,伴随着冬风,树梢上的白色就会成片脱落了,不给睡懒觉的人好脸色。
    : F. A' E# B3 H8 \& A( y0 s1 o 看雾凇也需要一些运气,气温要足够低才行。 但也不是低温就会有,有点儿可遇不可求的意思。 有人曾在雾凇岛蹲守一周,都没有见到。 现在,吉林冬天每天都可以查到雾凇指数,虽然不是特别准,总可以做个参考。
    * @( ]' S# R+ J' R
    5 Y0 O+ c& _! F0 h; c' }▲这个季节,长白岛飞来大量野鸭越冬,趴在桥上兴奋地喊“野鸭子”,可能是每个江城人的回忆了。7 A- h+ z; v( R; d
    我每年冬天从外省回到吉林,动车开门的那一刹那,冰冷的空气裹挟着如粉似沙的雪尘呼啸而来,吸入到肺里,竟有种甜润的感觉。
    5 t0 n# D7 Y, |2 \7 q 也许,这正是雾凇带来的一点甜头。 雾凇形成过程中会吸附空气中的微粒,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 c8 Z2 M* ~  Q& j2、吉林还是吉林?/ L! Z8 Y8 z* P6 G# g
    & M5 @0 N2 F$ O. v1 F! v
    ▲ 吉林市体育馆。
    ) E* ]4 N/ e. |: d1 I8 ` 在全国,省市完全重名的,也就我们吉林了。  v4 N, s' E  P( t- I* b4 D+ N
    像广东和广州,贵州和贵阳,名字都差一个字,很好区分。
    1 T% F' |- n: J7 ~4 _% [ 很多吉林市人出门,免不了会经历一番尴尬: “你哪儿人? ”“吉林的。 ”“吉林哪儿的? ”“就是吉林的啊! ”。
    6 _0 h0 s& U) | 更让人尴尬的是,吉林省的省会并不在吉林,而是在长春。9 l% {" e3 a6 s! K, c
    4 U  x, E- }3 t% p1 v, h
    ▲ 蓝旗大桥。
    " D+ D3 D' x% _7 z 其实历史上的吉林很重要,吉林省的省名,是来源于这座城市。5 |: s+ ?% M( _
    殷周时代,肃慎人已经在这里居住,他们是满族的先祖。 2000多年前,这里是扶余国的首都,也是当时东北最先进的城市。
    8 ^& [* Y$ a# a4 m3 ]: [) n2 t: q, a 松花江自长白山天池一路向西,沿途山高水急,流到吉林城的地界才方便通航。 明朝时在这里设立了船厂,江水边的城市逐渐舒展了脉络,兴旺起来。 这时候的城市,就非常简单粗暴的叫做“船厂”。清朝时候叫做“吉林乌拉”,满语里“吉林谓沿,乌拉谓江”,含义同样直白。 后来康熙东巡吉林,回京之后设立了黑龙江将军,才确定了东北的行政区划——大致也就是今天东三省的分别。. Z( r7 y1 ^5 H+ o* z( E

    2 \8 M! e$ x  z" W▲ 1882年的吉林地图。 康熙《松花江放船歌》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的诗句,所以吉林又称“江城”。
    + J  `2 g: J8 x. V) k) ?7 R 吉林城是个易守难攻的地界,不同于东北平原的一马平川,她位于河谷盆地,四面环山。 东有龙潭山,西有小白山,南有朱雀山,北有北山,如神话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拱卫。她是清代抗击沙俄的中心,可以说,若没有这座城市,当时的清廷会丢失更多的领土。+ m* g& L- w+ w: u9 W

    0 O$ M8 q; K0 e: g▲ 龙潭山遗址公园山顶拍摄的灯火阑珊热气蒸腾的化工城。
    - l8 e1 O8 L& }8 }+ M 当时的东北有三大政治中心,盛京(今沈阳)偏南,齐齐哈尔偏西北,占据心脏位置、航运发达的吉林,说是整个东北的中心也不为过。
    7 m/ L* |* Z. a% E, K7 [2 k0 d# Z* q 清末民初,随着沙俄修建中东铁路,东北的交通格局得以重塑,水运优势不再。 因为地形复杂不处于铁路干线上的吉林城,地位渐渐被沿途经过的长春取代。九一八事变之后,吉林省被日军占领,次年成立伪满洲国,将长春设为“首都”。5 V/ D# F% ^: k( f" t7 |. {: P

    / J+ K/ I$ [; D, U; f, |* m▲ 1938年的吉林站。, U0 @. w/ M9 [( M' K9 r8 Z
    后来吉林市曾再次回到省会的位置上,不过是落日余晖。 1954年,吉林省省会从吉林市迁往长春市,至今未曾变动。/ G" D; R3 Q, N. }6 e- y
    3、融合后的生活
    ( {7 |8 @% P/ B; w4 y9 \ 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评价吉林的文化情结,那就是融合。1 f3 t2 t3 @, t8 `8 |- r
    辉煌和苦难已成为往事,现今的吉林,融合的痕迹却随处可见。 江水几度穿过的城市有透气感,人们心里敞亮。 因为明清时船厂和水师营的历史,现在的市中心还叫做船营区。/ \* h; ]2 B' }' _

    % m: A( p7 y, y2 @$ T: a, z. d▲ 松花江上游是日占期开始修建的丰满大坝,憋出了东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松花湖。 大坝建成后,吉林就很少为电力发愁,人均水电资源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5 [) Z+ ?6 u! N# ~ 在很多城市限电的90年代,吉林的霓虹灯已经流光溢彩,把江水都映成红色。 每个江边长大的孩子,记忆里都有灯光。 大伙儿还会给两岸光彩熠熠的建筑比美,最漂亮的永远是法院。 近年来,人们更喜欢围观新修的音乐喷泉。
    6 Z2 y+ I8 Q# N+ x) I* h/ A3 m) f, W3 \! L
    ▲ 吉林大桥夜景。
    5 V# d0 _! z' X0 } 日占期修建的吉林大桥,贯通了栽满杏花的主干道——吉林大街。 大桥北侧桥头,可以看到地标之一的天主教堂。 这座教堂是光绪年间法国人修建,拥有尖峭的顶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到了圣诞节,虔诚的教徒和好奇的游客慕名而来,教堂里人头攒动。
    * ?! J# s1 s2 J/ M. ~8 @$ b6 P1 u
    ; C* W" C  V0 x7 `8 n9 _% h▲ 天主教堂。( c" @# \% y- J4 A9 u6 h
    沙俄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痕迹,现在很多老人还管垃圾桶叫“味道罗”,即俄语"vedro"的读音。桥的南侧聚集了吉林市最大的广场、公园和博物馆群。 1999年修建的世纪广场是国庆50年的献礼,标志性建筑“世纪之舟”长宽各50米,顶端的风帆替人们牢记着这座城市作为船厂的往事。
    7 K, Q$ F# w* O8 c8 W- g' y' ?: s( T* \7 H& `0 S
    ▲ “世纪之舟”替人们牢记着这座城市作为船厂的往事。1 m  S, x& w; I) Q3 N, C
    跑到广场溜旱冰是千禧一代的记忆,中老年人则喜欢在这里跳交谊舞。 广场旁的江南公园,据走南闯北的老人说,是他见过的唯一一个兼具动物园的公园。老人管吉林叫福地,1976年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坠落于此,地动山摇,光是目击者就有上千,竟然没有一人一畜伤亡。 这颗重达1770千克的陨石被命名为“吉林一号”,收藏在桥头的吉林市博物馆。7 o$ K( A9 R: v  G8 s

    $ R  s/ t# z! ^: i7 s6 M% S# d▲ 吉林市的地标“摇橹人”。
    ( n! U' y9 O* {% q8 x 网上爱狗人士和吃狗吃货掐得昏天暗地,甚至线下PK; 但在吉林,不吃狗肉的满族和热爱狗肉的朝鲜族一直和谐共居,狗肉馆子和满族的白肉血肠火锅都能开在一条街。" o/ b& L- Y- E9 e/ r1 v
    这里是多个民族共同的家园,惯常少有避讳和迁就。 各种看似水火不容的习俗,相安无事地聚集在一起。
    ! G; d2 j8 x) ^4 V 煎粉,一个打字的时候输入法都不会自动识别的词组,是吉林市最有特色、别的地儿见不着的小吃。 坐在高大上的饭店并吃不到,只有路边小馆才兜售。 白皙的冻状粉块儿四四方方、肥厚晶莹,在锅里捯饬着被煎至透明,外皮更是裹上一层酥脆金黄的焦香。
    5 e' Q) f3 A+ v+ J6 {/ o9 W) e
    1 v- p; l# G$ b0 w. z▲ 煎粉。8 L( u) _8 ]! Z/ i
    滚烫的汤汁兜头淋下,舀两勺麻酱、辣椒、蒜汁儿,再撒上香菜点缀,齐活! 好的煎粉外酥脆内嫩滑,轻轻一搅,整个汤面便汪了一层油。 佐以一碗清鸡汤里煮到软烂的豆腐串,是冬日里俯拾即是、最热腾腾的享受。6 D# v! w9 ~6 N
    如果你跑到吉林市的贴吧发个帖子,问“哪儿的锅包肉最好吃? ”,回帖的人十有八九会给你推荐一家叫做“平平小吃”的小店。 这家店在居民楼下,灰不溜秋很不起眼儿,到了饭点却总是挤挤挨挨,热闹得很。 据说店家脾气也大,开不开门全凭心情,能不能吃上很随缘。 而且往往一等就是一个小时才上菜,这在大城市也许很常见,但在多年前的三线城市还挺稀罕。9 z3 z3 e3 _' x4 y% D

    8 R7 h8 v! L* z9 I+ d$ x/ i" [' O▲ 锅包肉。/ _2 `! k* E9 @- l0 N
    但诸多不利条件也浇不灭食客的热情,谁叫他家真的当得起一句物美价廉! 我最推荐的却不是锅包肉,而是是一道拔丝鸡蛋。 鸡蛋做成圆圆的小泡泡,下锅油炸至金黄,裹上熬制好的糖浆,夹起来一丝一缕的糖稀跟着筷子方向乱窜。 咬在口里外脆内绵,配上焦糖入口就化,香的咧。6 B9 T& r! v, Z7 m

    + H" W% L3 k+ ]8 ^▲ 平平小吃的拔丝鸡蛋。* E* A, [6 G5 O" ~
    水平一般的拔丝菜,凉了糖也会坨成块,硬的要命,要用框框撞大墙的力道才能跟餐具分离,洗这种盘子绝对是东北小孩痛苦的回忆; 但这拔丝鸡蛋打包回家依然块块分明,绝不粘连。 而且菜码实诚得很,点上一大盘,我当零食能吃三天。# n4 B, o' t. w; }- m  R  A3 {
    吉林人大多爱烤冷面,白糖撒得像不要钱,泼上醋“刺啦”一声,铁板上滚起了无数细小的褐色泡泡。 口儿极重,粗厚的刷子要整整刷上两遍酱料。 油搁多少、配料煎得到不到位、酱料是不是适口、甚至香菜和洋葱给得够不够大方,都是评判一份烤冷面的重要指标。* m3 w3 B# h2 [; l1 U+ ~' u# n
    ; W% y/ J! }. [* K" P
    ▲ 烤冷面早已遍布全国各个小吃街。
    & c* |- o# C( r, u 某种意义上,每个烤冷面摊儿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也有自己心中无可替代的摊位。 这种吃食的奥义在于吸饱汤料的滋味儿,外地的烤冷面搁起佐料往往束手束脚,面饼根本舒展不开身姿,干瘪枯燥,简直没有灵魂。
    2 s& t" S* R3 f 记性好的摊主认得熟客的口味,我常去的那家,阿姨永远会笑呵呵地来一句: “不要圆葱(洋葱的别称)香菜和辣椒是吧? ”也许,好的不是那一口儿油润糯弹,而是感念于这一份熨帖。
    5 I: m# p! e( ^" _& U" v. S! ^- I
    9 b: n1 j3 }0 n. {' y▲ 福源馆樱桃挞,内里全是浓郁的樱桃果酱和奶油奶酪。; H6 Q' A+ w% D& S) R
    若说吉林人最认的老字号,福源馆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我从未见过如此敦实的糕饼店,拿一个肉松面包举例吧,价格不到北京蛋糕店的一半,却有人家个头两个大。 不仅表面上洒满了金灿灿的肉松,还有满满的肉松内馅儿,咬开简直惊呆了。 甜品都继承了东北菜码一贯的大,用料特别实惠。 食量一般的人,买两个蛋挞,可能都发腻吃不完。
    / F4 [6 u( u, H) N) K. h 东市场可能是东北最大的人参鹿茸交易市场,许多商店挂着长角的鹿头。 到了采参的季节,门外一个个纸箱里全在晾晒白生生的鲜参,俯拾即是。 蹲在门口看这些奇珍,会感觉它不比萝卜贵。 口碑也是“杠杠的”,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受人之托,跑到这里代购人参。
    4 u* p8 @! E0 i) z' N& a6 K, `8 W' n8 `6 r4 _
    ▲ 东市场可能是东北最大的人参鹿茸交易市场。' q2 }$ l+ c$ f( u
    《列宁格勒》里有句话,“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 ”近年来重返吉林,亲切之余,也能感到些许变化在转角发生。世纪初的课本上,会写吉林是一座“化工城”,出产了新中国的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这座城市修建了“清水绿带”景区,整体慢慢地朝着“雾凇城”转型。吉林人的口吻,也由“我们这嘎达有啥好看的”,变成“俺们那的雾凇,老好看了!”1 i9 O4 a) d' ]. U2 Z

    ; i0 Z0 \; U. a  A) _9 V9 h7 g6 `▲ 冬季,吉林市松花江两岸有些许结冰,江心却是奔流的水。
    2 [3 }9 a2 W; |  E4 B4 |
    ) e7 l/ U  C: O: l8 @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5#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6#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7#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8#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9#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10#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27 01:35 , Processed in 0.01644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