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巴斯夫曾在一份名为“2015中国战略”的文件中写到,13年后,它要在大中华区实现销售额50亿欧元的目标。在这一计划提出的前一年,巴斯夫在该市场的销售总额不过9亿欧元。
而中国经济此后的迅猛增长,让巴斯夫的这份计划现在看来有些过于谨慎,巴斯夫在2012年就实现了该目标。从2013年起,巴斯夫持股比例不超过50%企业的销售额不纳入公司销售总额,以此计算巴斯夫2012年销售额为51亿欧元。若这些公司包含在内,2012年销售额为67亿欧元。
去年,它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达到57亿欧元,员工人数约8400名,中国已经跃升为继德国和美国之后巴斯夫的第三大市场。
过去20年,巴斯夫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超过60亿欧元,成为在中国化工市场投资最大的外商企业。巴斯夫的主要投资项目位于上海、南京和重庆,其中包括总投资超过52亿美元的扬子石化巴斯夫公司,这座位于南京的生产基地由其与中石化在2000年合资新建。
在达成“2015中国战略”的前半程,巴斯夫可谓进展迅猛。2002年-2006年,它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平均年增速11.5%,远高于7.3%的目标。最近几年,增速开始放缓。2013年-2015年,其销售额分别为54.8亿欧元、55亿欧元以及57亿欧元,仅呈现小幅增长。
全球化工市场疲软以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巴斯夫大中华区销售额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
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成员、负责亚太区业务的甘尚杰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公司已经调低了对2015年-2020年全球经济的预期,未来数年,巴斯夫的销售目标是略高于全球化学品市场的增速,但在利润方面则必须远高于同行的水平。
2012年,巴斯夫曾提出大中华区销售额在2020年增加到120亿欧元的目标。甘尚杰解释称,当时提出该计划是基于2010年-2011年的市场情况,这两年化学品行业的表现非常好。但市场形势此后发生了变化,此外油价也出现了暴跌。
“我们仍然相信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潜力,尽管中国经济过去几年增长趋缓,但它的增长仍会高于发达国家。”这位巴斯夫的亚太区业务负责人称,如果考虑到中国7%增速所带来的新增GDP,它仍然相当于瑞典一年的经济总量。
巴斯夫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称,由于汽车和建筑行业的复苏,公司在中国业务增速放缓的情况好于预期。这两个行业是巴斯夫投资的重点,在汽车、建筑的细分领域中,巴斯夫认为市场仍呈现两位数增长。
在汽车行业,巴斯夫提供车用催化剂、涂料等产品。尽管汽车销量增长曾一度趋缓,但在购置税优惠政策刺激下,国内车市得以复苏,并提振了巴斯夫的业绩。而在建筑领域,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复苏和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同样让巴斯夫受益。
按照2012年新制定的“智能增长”计划,巴斯夫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持续扩大。2013年到2015年,巴斯夫和其合作伙伴三年间在中国投资了20亿欧元,用于新建本地化生产设施、研发机构以及销售网络。而在过去二十年,这一数字总计为80亿欧元。
巴斯夫在“智能增长”战略中提出,到2020年,公司在亚太区的销售额中,近75%将实现本地化生产,这将缩短供货时间并提高灵活性,而中国目前已占到亚太区销售总额的半壁江山。巴斯夫还计划在2020年前将全球25%的研发活动落户在亚太地区,其中很大部分也会落地中国。
20亿欧元的投资开始逐渐见效。2014年10月,巴斯夫机动车排放控制催化剂生产装置扩建项目在上海投产。这座工厂生产的三元转化催化剂被安装于汽车的排气管处,将发动机尾气所排出的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等无害物质。
2015年11月,同样位于上海的巴斯夫亚太创新园二期项目启用,其投资额达9000万欧元,该项目的一期工程于2012年投用。巴斯夫的先进材料及系统研究的全球平台今年已迁移至此,汽车涂料领域的研究是其重点之一。
甘尚杰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果你关注化学品市场的趋势,就会注意到中国是驱动化学研究的主要力量,中国在此方面新增的专利数量就是一个证明。”过去五年间,巴斯夫在上海的研发人员数量也翻了一倍,目前超过500人。
今年6月,巴斯夫完成了其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又一笔投资——位于上海的全新汽车涂料生产装置。这套总投资额约为1.4亿欧元(约合10.44亿元人民币)的基地预计于明年四季度投产。今年4月,巴斯夫还收购了广东银帆化学有限公司,以加强本地涂料生产能力,后者是中国本土的汽车修补漆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