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从看吴军的《浪潮之巅》开始,了解到“基因”对于公司的重要性,之后的创业经历也见证这点。 基因,不咬文嚼字的看,就是文化和价值观。对比AT两家公司,会发现基因和业务的关系,进而理解基因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 阿里腾讯的基因比较 白鸦的《关于企业文化的思考》对于阿里和腾讯基因的看法我基本认可,总结一下(略有补充),方便讨论。 腾讯是典型的产品思维,看重用户体验和产品创新。这个跟它的社交和游戏这两个核心业务关系密切。大V们总喜欢说腾讯战略不行,但做社交你规划未来几年给我看看? 做游戏更加,不仅难规划,甚至业内共识是一款游戏能不能火是很难预测的,有点看命。所以,游戏行业都以工作室为单位,即使公司体量如腾讯网易一般也如此。 只不过多工作室多款并行,最终赛出王者荣耀和阴阳师两匹头牌。是不是有点耳熟?对了,腾讯内部各业务线被人诟病的“赛马机制”,很可能就来自游戏行业的习惯。 而阿里是战略思维,看重统一思想和高效执行。它的核心业务是零售和金融,这两个领域由来已久,商业模式确定,也沉淀了足够的方法论。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预测,这也让阿里更加重视战略和敢于投资未来。高效执行好理解,以KPI导向,对结果负责。关于统一思想我展开说说。 Fenng提到了一个现象,腾讯即使重点项目(比如微视)内部的人也会不看好甚至未战先怯;反过来,阿里哪怕是当时力推社交这么傻逼的决策,下面执行起来也很坚决。 另外,以两个公司我的朋友和熟人来看,阿里人对于公司的认可度明显高于腾讯。 说两个案例大家感受下:好友Z君,一个桀骜不驯的产品经理,绝非喜欢被洗脑的人,去了阿里不到半年,见我就提价值观之重要以及阿里在这方面的先进性。而好友X君,毕业就在腾讯,呆了快十年,但投资上“亏”得最多的股票就是自家腾讯——经常低抛高吸,对公司战略等问题心怀忧虑,缺乏自信。 曾经我也是崇尚自由,视“统一思想”为毒瘤的中二青年。随着年龄渐长和屁股渐高,一方面从领导视角看过这事;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学会从整体和结果的角度看待它。 就像人类简史(改天评评这本书)中反复提到的核心观点“人类发展建构在故事之上”一样,通过思想统一构建起来的宗教、国家和公司等,如能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发展,其客观性和真实性有时候未必重要,甚至很可能是自我实现和自我验证的。 投资角度看未来 作为投资者,咱们当然还要从投资和未来的角度看看这两家公司的基因。 先看阿里:到今天,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基本成熟,纯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模式几乎穷尽,未来互联网将不再是一个领域,而是如水电煤一样渗透到各行各业,发展各种所谓互联网+的模式。 在这个前提下,类似零售和金融,战略和终局思维更加重要和有优势。这也侧面影响了最近流行的一个观点“阿里出来创业的人比腾讯强”。 其实我见了不少俩公司出来的人,从个人能力和天赋看未必分高下。阿里人显得更强的原因就是,这几年创业光靠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不够,还需要战略思维和资源思维。 再看腾讯,从对比的角度就更清晰了。 互联网+的时代,产品思维更被动,缺乏规划和长期投入,短期很难通过对用户的把握就做出逆天的东西来。从投资的角度看,阿里的很多潜力(比如云计算和蚂蚁金服)是基于长期战略和已有商业模式的,确定性很强;而腾讯的下一个增长点找来找去好像还在微信里(比如小程序)。 这也是不少专业投资人朋友(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都相对更看好阿里的原因。阿里PE(市盈率)高于腾讯也算是一个佐证。 在移动互联网成熟期占据这个有利位置,短期看,躺赚3-5年完全可能,长期看,用户平台范式转变时,腾讯的产品思维(如果还没落后)也完全可以再次起飞。 基因和公司 最后,分享下关于基因和公司的一点看法。 刚刚讲的更多的是基因和业务的关系,但多年创业经历和行业观察下来,我更相信“人”是基因底层的逻辑,业务反而是中层表象。 更直白的说,基因由人(特别是创始人和初创团队)决定,再因此打造出产品和业务,产品和业务又反过来强化基因,最终稳定而且很难突破。 难突破这一点,我比白鸦悲观一些。 整体上,无论公司还是个人,更应该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发挥基因而不是尝试改变或演进。跟人一样,如果不行,老去或死去可能是更好的进化方式。 当然,当局者的求生欲是很好理解的。只是作为投资者,顺势而为比较好,不用对公司基因的转变抱太高期待,更不必对公司战略的发展指点江山。 |